我们在一年级及之前是怎么培养孩子数学的

此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  — 姿琛妈哒营地

回想起去年二年级上学期期末的家长会上,我受邀分享哥哥学习数学的情况。上台前的我,看着手表上的心率一直往上走甚至一度去到146bpm的节奏,心里的蚂蚁比自己工作中做工作汇报时还多。但当听到数学老师(同时是我们班主任)说到,数学就是要不停地练习及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时,我一下子感觉过往自己和孩子爸爸所做的一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的,这就是我要在分享会上讲的内容。

我们家孩子在一年级及之前,我和爸爸都在数学方面做了什么:

1. 培养孩子的“数感“,基础数学要抓牢,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2. 从生活中增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用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

3. 用实物感知抽象的数学

4. 用孩子理解的语言去解释数学,多给予鼓励和成就感。

  1. 培养孩子的“数感”,基础数学要抓牢,循序渐进增加难度

每天保持数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好习惯,就像学习语言保持每天阅读一样。关键是和这个学科保持一个不间断的关系。我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是积小成多,聚沙成塔。每天的短短几分钟,加起来一年就是质与量的区别。这样学起来既轻松也没有压力,当然最难的一定是坚持。这个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不过,现在有很多软件、方法、小团体帮忙完成打卡的任务。只要家长有心,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给孩子学习数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非孩子是天才,不然也不可能一出生就会微积分吧。哈哈。

启蒙阶段,就是认知数字,认知图形,认知大小。进而认知数学里面每一个部分的进阶关系,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进入一年级,主要还是锻炼计算的速度。这就是培养数感。

为什么要在一年级的时候锻炼计算的速度?我们回想一下,到了高年级、初中、高中,在每一次的数学考试中是否计算是作为数学的基础?无论是什么题目,加减乘除是必不可少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把计算练习好,在参加考试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纯计算的部分,那么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更复杂的大题,或者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中考、高考给予每个孩子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

◆回到一年级的数学计算中,如何做到循序渐进,逐渐加深难度。

一年级孩子刚认识加法,对于孩子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如果有参加机构培训或者做好幼小衔接的家长都知道,很多加法上的方法是挺好用的。例如“凑十法”。那么家长怎么在确保孩子已经熟练计算的前提下做拓展呢?

举个栗子:

1)测试孩子是否能够计算3+3,如不可以,我们回归到简单计算,不再进行下一步。如可以,我们继续拓展。

2)问问孩子3+3+3 如果孩子能计算出答案,请告诉他,9 = 3 x 3。此处不要求孩子马上听懂或背乘数口诀表。当然,如果孩子在一年级已经可以完成乘法的计算,那么这个孩子可以考虑好好培养数学方面的能力。

每一次我给孩子进阶的时候,并不要求他懂,因为我清楚知道,进阶的部分对于当时的大脑发育来说是难为他了。为什么我国教育有教纲这个事情,是教育部门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非常清楚每一个孩子大脑发育与认知的关系。当然,孩子如果能懂进阶的话,家长的成就感还是很高的。哈哈。

做好这一点,贵在坚持与心态平和。

从生活中增加孩子对数学的兴趣,用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

◆数学的兴趣是否可以培养呢?我觉得是可以的。视乎家长在这方面做了多少的努力。因为数学是很多方面的,计算,图形,空间等等。

我们家从孩子认知了数字以后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强化他的数学认知,让他从游戏中锻炼数学的思维。什么游戏?可以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比赛,可以是纯粹的数学游戏。

1)我们走在路上总是会看到含数字的物体,例如车牌。车牌上的数字可以给家长无限的空间,可以出无数的加减乘除的题目。与孩子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快?

2)吃饭的时候,总是会有买单这个节点,让孩子给你算算金额吧。

3)UNO和数独这两个游戏,都是锻炼思维的。反应,速度,观察力等等,我们家是很爱的。

游戏既能锻炼孩子思维,又能增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

用实物感知抽象的数学。

毋庸置疑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做数学启蒙的时候,我们如何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数学?那就是用实物让他去摸去感受。

举个栗子:

1)比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家里的的物体,去描述3比5少。3本书比5本书少。

2)凑十法。找出10根牙签,不停地变化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的关系。

3)奇偶数。找到家里物品,可以是牙签、豆子摆出以下的图案:

这个图案清晰地表现出奇数和偶数的关系,从而让孩子知道,偶数=奇数+1。这个方法也不是我发明的,是一个叫玛丽.蒙特梭利的女士说的。这个教育方法目前在一线城市都有特别的幼儿机构教授。

4)平面图形,立体图形。这些在生活中就更多了。我们的快递箱子是长方体,灯泡是球体,电视机平面是长方形等等。

认知并没有那么地难,只是我们懂得合理利用家里的一切物品即可。

用孩子理解的语言去解释数学,多给与鼓励和成就感。

孩子有数学疑问,我们都知道不能咣当一棒打死骂他蠢,或者直接给答案。那要怎么做呢?

1)拆分问题,将每一个问题拆分或变换成小朋友可以理解的跨度、难度。把大边小,把难变易。如果抽象地描述解决不了,尝试用实物去解释。

2)鼓励小朋友多当小老师,讲解一些题目,从而观察、理解孩子是否真正的把问题理解透彻。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又是一举两得。

◆我在孩子面前一直都表现出数学不好的样子。其实网上都有很多段子,在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家长说话是声音最大的,因为什么都会。但是孩子到四年级后,家长生声音就变小了;再往上年级发展,家长就直接不见了。那是因为我们对简单的知识都很懂,表现出绝对的自信。而难度慢慢加大的时候,相信家长们的书包都已经还给老师了。那既然这样,我就从一而终地数学不好吧。让孩子给我当老师,增加他的优越感和成就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适当地给他们看看数学家的动画故事,也不错。

成就感和兴趣是推动人学习前进的最大动力。

最后

学习一直都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但作为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懂得寻找生活的物品,把抽象的数学运用到游戏当中,用实物去展示,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让数学基础启蒙变成一个轻松愉悦的过程。

其实也没那么难。

我是一个斜杠很多的二胎妈妈,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我们一同成长,相互交流孩子的教育。

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胡杨网 » 我们在一年级及之前是怎么培养孩子数学的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