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数学学习方法:全局、快进、暂停、强化和回顾

众所周知,想要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两点就是方法和坚持,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必然会有所收获,最终走向成功,当然找到方法是第一步。今天我就想谈谈在我陪伴女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为了描述的简便易懂,全篇我都采用我们学习《数学》(人教版)中分数知识时的方法来举例。这部分知识跨越小学五年级下和六年级上,先从因数和倍数讲起,最终要求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应用题。

我们需要了解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当下的学习中会起到好的作用,同时也会渗透到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以有必要要研究它们,总结它们。要认清学习的过程是个螺旋式的渐进过程,适时地给予耐心,等待厚积薄发,等待从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我们还要非常强调对于基本概念的吸收、理解和消化,始终把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放在首位,透彻理解之后方可举一反三。

我将我们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五点:全局快进暂停强化回顾全局指在学习之前先对要学的内容有个概括的了解,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

快进指根据吸收情况适当地加快进度,尤其是在掌握起内容比较顺畅的时候,这样更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暂停指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是需要一个消化时间的时候,适当缩短每天的学习时间,进入等待期。强化指对于不理解或总是出错的内容要进行强化,强化的过程也是对于知识重新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回顾指定时、定期地整理和复习,总结知识点的题型和方法,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我所说的这些方法,前提是基于想要主动学习的前提下,是否适用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就不得而知了。

全局

从《数学》两个学期的目录来看,与分数有关的章节分别是五年级下的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六年级上的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这些章节之间还穿插了与分数无关的图形、统计图、位置与方向等内容。

这种设置我想是基于知识的难易程度来考虑的,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安排内容,但其实无形中已经拆散了整块的、有关联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疑惑。

比如在学到《因数和倍数》这单元时,很自然地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要学习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它们到底是用在什么地方的呢?伴随着疑惑的就是不理解,觉得抽象。因为课本中只是对于基本概念的描述,却和其它知识没有关联起来。

等到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又来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才明白,哦,原来约分的时候要用到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通分的时候要用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这些概念。但是之后又会产生疑问了,学习约分和通分又是干什么用的呢?等到又跨了一个单元,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才明白原来约分和通分是为了计算分数加减法做准备的。

学完加减法后,学生通常会好奇分数的乘除法该怎么做的时候,暑假来了,过了漫长的暑假之后,才能继续学习《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内容,想要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已过了最佳时期。

这种后知后觉,懵懵懂懂,雾里看花的学习方式,其实不太利于孩子掌握所学的内容,有种学却不知为什么要学的感觉。所以,有必要在学习分数这一个大知识点之前,就采用从后往前推导的方式,给孩子讲清楚这条知识链上各部分的关联关系,如分数加减法——>需要用到通分、约分——>需要用到因数、倍数;再如分数乘除法——>需要用到约分、倒数。

所以所学的因数、倍数、通分、约分都是为了运算分数做准备的,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这样一下子,脉络就清晰了。

统观全局,将原本散落于各册书、各个章节中的内容先关联成一个整体,有个整体的认识后,再按照分解成各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逐个击破。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连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前瞻的归纳过程,有助于后续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如此,不仅在同一学科内知识具有关联性,在不同学科间,知识也同样具有相关性和共同性。所以,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今后跨学科的学习大有益处。

快进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理解得顺畅,掌握得到位的时候,就要适当地加快学习的进度,也就是我所说的快进。快进的好处多多,比如能够保有浓厚的兴趣,在掌握了一个知识点后,紧接着学习下一个相关知识点,不仅不会让孩子感觉到困难,反而还会让他非常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能行,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他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能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率。

中国目前的小学教育是面向大多数的普及式教育,对于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孩子来说,进度就显得有些慢了,所以在一边跟着老师学习提高的时候,一边也可以学有余力地加快自己的学习进度,增强主动自学能力。因为主动自学是必然,是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激发个人潜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从小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知大家仔细观察没有,是不是身边的学霸的自学能力都是很强呢?

即使在目前知识还不是百分百掌握,大概掌握了十之八九的时候,适当的快进更有利于理解前后知识的关联性,学后面的知识对于前面知识的理解是个促进,即所谓真正地达到融会贯通。而不是拖得越久就越好,有时暂时略过没有理解透彻的部分,等到学完后面的内容后,会发现对于之前没有理解的部分已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反而都能正确理解了。

等到有了一定的自学经验后,快进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用一个月的时间学完一个学期的内容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女儿就是利用不到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每天半小时)学完了《数学》五年级下全部和六年级上的部分内容,书上的习题也都做完了,事实证明寒暑假是完成自学预习的最好时间。

据我所知,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家庭教育中,一些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也在做大胆地尝试。不光是数学学科,语文学科中也有做得相当不错,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老师。

可能有的人会质疑,这不是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吗?我认为其实不然,主动自我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时调整进度,甚至是难度,具有更强的主动性、灵活性,我觉得这种自适应的调整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能力,因为其自动自发的特征,而更具有正能量。

暂停

如果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够快进,反而连正常的继续下去都有困难,那么这就预示着暂停的时刻到了。从我女儿自身的经验来看,需要暂停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对某个知识点的内容不能理解,觉得很难;做某一类题目时总是会反复出错,掌握很不稳定。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不能再继续学习下去了,那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答案是没有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女儿的自学一直都是以她自己为主,我的作用只是在她遇到了问题的时候做答疑讲解。而每每她向我求助的时候,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基本概念的时候。所以我就要帮助她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一边给她讲解这些基本概念,一边也在鼓励她要锻炼自己思考的能力,仔细琢磨这些基本概念的具体含义、抽象含义、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具体到分数部分学习,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分数的含义,女儿从好像理解到不太理解,再到完全理解耗费了几天的时间。我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她理解分数不仅仅只是一种数,像整数、小数那样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所以它与整数、小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正方形的边长是

 米,也可以表示成0.25米;还要让她理解分数与除法、份数有关系,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表示把一个整体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一个数乘以 

,也可以看成这个数除以4。

在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后, 她不能理解部分为什么比整体还要多这一点,也就是假分数的含义。我就给她举了一个妈妈和女儿体重的例子:妈妈体重50kg,女儿体重30kg,如果把妈妈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女儿体重就占妈妈体重的3/5,如果把女儿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妈妈体重就占女儿体重的5/3,这两个分数互为倒数,又成功地与倒数关系联系起来。这里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整体和部分关系,而只是一种有点抽象的比较关系。

做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搞清楚把什么看成整体,其它部分与这个整体是什么关系,求整体要用除法,求部分用乘法,找到整体和部分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对应的分数,分数值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也可以是分数和,或者是分数差。女儿搞清楚了这些后,分数的应用题也迎刃而解了。

这种暂停是必要的,不真正地掌握基本概念,将会遗患无穷,会影响到以后知识的学习。即使现在没有表现出来,做单一知识点的题目都正确,到了后面综合知识题目出现的时候,也会毫无疑问的显现出来。不管这种由于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刻导致的错误,在单一知识题,或者综合知识题哪种题中出现,都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及时地找出是哪个或哪几个概念出现了问题,然后做必要的暂停,需要重新理解和思考这些基本概念,直到彻底明白了为止。

暂停是学习的暂时停滞,但也是对基本概念从不同角度来深入理解的必然过程,是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接受新的思维逻辑并进行重组的过程,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等待飞跃的过程。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它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也才能真正地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出了问题并不可怕,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既有挑战,又有欣喜的。

我们的经验是,发现问题后,不要急于当场解决,也许讲解了一、两次以后,孩子并不能理解,要给孩子一个消化吸收的时间,一天讲40分钟的效果,不如将这个40分钟分成两份,分成两天各讲20分钟的效果好,等到第二天再讲的时候,会发现他怎么就突然理解了呢,完全不费劲了呢?这可能就是他自身的消化吸收起作用了。

再举个例子:问一个初学分数的孩子,1/5和2/5之间是否还有其它的数?他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没有了,但是经过对他的启发0.2和0.3之间还有没有其它的数?2和3之间还有没有其它的数?将1/5和2/5转换成2/10和4/10之后呢?转换成4/20和8/20之后呢?这样就巧妙地把分数和小数、整数联系了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成功地将通分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更有助于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都需要在头脑中将已有知识和当前所学知识做关联地思考,才能透彻理解,最后豁然开朗。

强化

小学数学中,对于计算能力考察占的比重比较多,从一年级开始的整数计算到五年级的小数计算、分数计算,要求准确、快速地完成四则混合运算,在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篇幅。而往往孩子们在理解上不存在什么困难,就是计算的精细化上会掌握得不太好。所以,我所说的强化,就是以计算能力的强化为主,其中包括简便算法

分数计算与整数、小数计算有相同的规则,即运算顺序一致,都可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但分数是通过通分、约分、倒数来完成加减乘除的,最后一步计算完成后,还要约分化成最简形式。

我女儿在分数计算题中经常犯的几个错误是:约分时搞混分子、分母;约分时没有化成最简形式;忘记最后的结果要化简;不能很快地找出最大公因数;通分没用最小公倍数,计算复杂耗时;看错运算符号

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还是因为她在计算过程中,忽视了分数的特殊性质,对于分数计算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习惯做法,也就是对于分数计算过程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所以我会给她出一些分数混合运算题,让她在开始新的内容学习前,先做一下练习,每天不在多,几道足以,关键是要坚持,及时指出她的问题,督促她改正,慢慢地,一个星期左右,她就不怎么再犯各种计算错误了。

分数计算中的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是个难点,又与之前学过的整数、小数的简便计算有些区别,有着小数计算自己特有的特点。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小学阶段有可能用到的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方法和它们的例题,让女儿做些这方面的练习,再帮助她总结归纳一下,她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应付分数的简便计算了。

强化的好处是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那些通过多练就能增强的技能,如计算能力,就特别适合采用强化的方法来锻炼。在强化的过程中,见到比较全的题型是关键,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协助孩子找到这些题型,然后再根据掌握的情况,着重练习掌握得最不好的那几种题型,那么自然就能达到强化的目的了。

回顾

最后是要对所学的内容做必要的回顾,回顾可以分为每天学习结束前,用几分钟时间回顾当天所学的内容,总结出哪部分是重点,哪些自己还没有掌握,需要明天继续思考和理解的。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有个遗忘曲线,学习20分钟后,人的遗忘率就有42%了,所以专家建议学完后即做回忆和总结,可以有效减少遗忘的内容。

第二天开始前对前一天的内容做一下回忆,看看还能想起来多少,对已经忘记的部分要做相应的复习。从我们自身的经验看,每天坚持学习是最好的一种学习方式,每天的时间不要长,最多半小时,每天坚持更重要。复习昨天所学内容的时候,要和当天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昨天碰到的是什么题型,今天要学习的又是什么新题型,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学完一整块内容后,要进行回顾、复习和总结,比如学习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乘法的简便算法后,要对见过的题型进行总结,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题型容易出错,接下来会用什么样的题来加强自己的能力锻炼。

学完整本书后,要做整体的复习和回顾,不一定做很多的练习,但一定要锻炼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复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异同,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展望下册中的学习内容,提前对自己的后面的学习有个大致的规划。

所有回顾的工作,都是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不能是懵懵懂懂,雾里看花的,而应该是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回顾中的方法总结非常重要,它不仅能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还能为今后的学习铺平道路。

正如我经常对女儿说的:“学到某个知识很重要,但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重要。”我不太看重女儿的成绩,却更看重她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了解到了事物的本质,是否掌握了研究它们的方法,因为这些对于她将来的生活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意味着她将来能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或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胡杨网 » 我家的数学学习方法:全局、快进、暂停、强化和回顾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