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学习方法——让你少走99%弯路的思维模式

前几天和朋友围绕“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聊天,通过娃的学习之路和亲身实践,我们一致认为,学习中,掌握了这3种思维方式,可以让初高中少走99%的弯路。文章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一切以您为准。

全文573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文章的框架是:

框架思维→是什么→怎么做+具体学习案例

复利思维→是什么→怎么做+具体学习案例

闭环思维→是什么→怎么做+具体学习案例

重点内容已标红。

 一、框架思维 

是什么?

“框架”其实是建筑学的概念,原意是指在建筑物或家具等的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主体结构。后引申到事物的轮廓、范围和主要结构。“框架思维”是在学习一门课程、处理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开展一个项目的时候,先把主体结构(框架、环节、步骤)搭建起来(类比盖房,先有图纸,再搭结构最后填砖),制定好事物发展的大体走向和主要步骤,按照这个框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做,不断往里面填肉、填细节的思维方式。

怎么用?

学习中,培养孩子养成“先做框架,再学细节;先整体,后局部”的思维习惯。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有规律、有层次、逻辑清晰、简单明了的东西。

【总体思路】整体框架-局部框架-具体框架

这个步骤一定要自己做,不要直接去看教辅教参,自己做的,才是总结归纳、信息提取等能力的锻炼,才会入脑入心、真正思考。

 1.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为例 

【整体框架】

我们拿到课本,看看这本书这学期到底要学什么,然后把语文的知识框架做出来。家长和孩子都要清晰的知道这学期的学习主题、学习重点,可以按照这些主题再去额外拓展阅读,巩固、强化。

参考资料:部编版语文各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具体框架】

当学到一篇具体课文时,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先简单做一个文章结构框架,等到完全学完这一课,再拿出预习时做的框架,调整、完善、补充。这是“拆解”文章的能力,一是锻炼思维能力,二是学习文章结构,当你熟练掌握这项技能时,你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会像“庖丁解牛”一样,对阅读理解和写作大有帮助。

 2.以部编版历史为例 

【整体框架】

把初中三年的历史课本全部买齐,利用6年级的寒暑假,先把这6册课本看一遍。历史课本并不难,就像看小说一样,很快就能看完。然后,把框架整理出来。

初一、初二是中国史,初三是世界史。要清楚整个初中历史是怎样的构成,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去看历史(要有全局观、整体观),而不是一开始就扎进具体的知识点里。比如:

如图,看似简单的框架图,但需要看完6册课本并提炼出关键词。

【局部框架】

升入初中后,每个寒暑假,再重新看一遍下学期的历史课本,每册课本都要做一个框架图,重点内容要熟悉(即便不刻意背,也要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开学后,上课听老师讲具体的知识,就等于在框架里“填肉”。比如:

特别提醒: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框架图,一定不要面面俱到、事事都有。第一步是整个初中的学习框架,第二步是整个学期的学习框架,只要你自己能看明白即可,只要能对你起到提纲挈领、以点带面的作用即可。目的是梳理思路、掌握全局。

【具体框架】

具体学习中,每个单元学完,都要做框架图(思维导图)。框架图一定要在认真看完课本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做,没有思考的过程,不会有实质上的进步。这一步,是要有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的。比如:

如图,根据自己的记忆去做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梳理思路,梳理重点。

真正有用的并非是框架图本身,而是这张图背后的结构化思维、通过深度思考形成的知识体系。

当孩子掌握了这个学习习惯和方法,就会摸清了历史框架和套路。用这个方法去学初中历史,完全是降维打击——因为初中各科内容真的不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没问题。记住,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直指中考、铺垫高考。这些方法运用熟练了,对高中学习大有裨益。

写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的区别了吧。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既浅又少,死记硬背也没问题;初中,必须建立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以体系化、系统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学习,这样才能学好。

 二、复利思维 

是什么?

复利思维,通俗的理解为利滚利思维,是努力使一件事物按指数增长的一种思维方式。 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复利思维更强调用复利的思维方式对待生活、财富、知识。

 假设一张普通纸张足够大,将其对折,再对折,如此重复对折64次,其高度有可能到达166020696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38.4万公里。这就是复利思维的力量。

简单的复利思维运用,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

用复利思维审视那些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在知识上,经验上,技能上,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积累扩大。能带来复利的,坚持做,无法积累价值的,早调整,早止损。

给正确的事以时间,它会带来奇迹。

怎么用?

学习中,每天做一点点,细水长流、日积月累。

以【每日听写+计算训练】为例

听写默写和计算,是学习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任务,但往往最基础、最简单的任务却不受重视,不认真落实。很多人都喜欢做一些高大尚的训练,做一些难题,觉得才是学到了“真东西”,才有成就感。

英语:先默写,再听写。

第一,先默写。当天英语课上学过的单词,放学后自己主动回忆,能想起几个就写几个;

然后,背单词(课内+课外)。每日不少于20个;

最后,听写。我念英文,娃写单词+音标+汉语意思。

这个过程,娃是轻轻念出声的,拼写、发音,有助于记忆。

用到的资料:

【小学阶段】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学校教材)。课本上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都背,不放过任何一个生词。

《英文单词循环速记手抄本》(中考版)。每一步怎么做,书上写的很明确。踏实背就是了。

其他课外读物中(RAZ等)的重点单词。

【初中阶段】

英语课本(学校教材)+老师额外拓展。课本上和老师额外拓展的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都背,不放过任何一个生词。

新概念1-3册单词、短语、重点句。

语文:每日听写

【小学阶段】

生字词默写听写,参加英语默写听写方法。娃的语文强势,优先保证英语和数学的学量。如果英语强势,那就优先语文。一定要遵循“弱科优先”的原则。

【初中阶段】

一周听写2次文言文实词+含义+例句,每次5个。按照中考150个重点实词的数量来算,采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来记忆,七年级一年的时间完全可以弄完。

数学:每日计算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升思维的发展,在于为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小学阶段】

第一,先口算。这也是课内要求,老师每天都让做一篇口算题卡。

然后,练计算。计算中的简便算法、速算技巧会有渗透。不用去学什么珠心算之类的奇葩。

用到的资料:

1.《口算题卡》,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每天一页。

2.《三招过关-每日五分钟速算》,华东师大出版社。每天一页。不用考虑买上海版还是新课标版,计算就那些知识点,无所谓版本。娃上五年级,从三年级的开始练。速算训练有两个要求,一是正确,二是速度。通过三招训练,即温习一分钟,速算二分半,挑战一分半,以期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每天只花5分钟的训练,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没有达到速度和正确性的要求,可以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集中训练(反复训练)。每一页都有“过关小招式”,很贴心。

3.《小学数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长春出版社。娃爸看的,讲解的时候点滴渗透。

【初中阶段】

寒暑假:老师安排班级排名前10的同学,自己出题(符合费曼学习法的学习规律),带着全班同学练计算。

平时:买一本计算练习,天天练。

《一本·初中数学计算题满分训练》

《周计划·初中数学计算题高效训练》

《宁浩数学·初中计算天天练》

《学霸·计算达人》

这类书目都差不多,自己去书店挑一挑就好了。

注意事项:

1.要循序渐进。

如果孩子刚开始进行这项学习任务,那么这时的听写训练特别注意由易渐难,由少渐多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可以先从5个开始、10个、15个,一点一点加量,目的是提高初始阶段的兴趣和为持续兴趣打下坚实有效的“基础资本”。

2.要养成习惯。

“听写”工作开头做好了,算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关键是接下来要把它做成常规,养成习惯,这可是不容易的事情。今天作业太多了,明天身体不舒服了,后天忘了……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能让你半途而废。做成常规,养成习惯,就是尽量每天都做(我的手机设置每晚8点30的闹钟提醒,桌子上放着台历,一个月一张的那种,每做一天就打个勾,让孩子看到,这是完成任务的“可视化”),如果作业太多,那就减量,哪怕听写3个、5个也行,如果身体不舒服,那就歇上一天两天的也没事儿的,但是总体进度是往前走的。

3.要听默结合。

默写比听写难度高。娃要回忆今天学了哪些单词,哪些生字,并且自己把他们写出来。老领导的女儿说:最怕老妈来这招,一让默写,就知道上课效率高不高,知识掌握牢不牢了。一天中学到的单词和生字不可能全都默写出来,只要是娃默写出来的,基本上是她掌握最牢的,所以,默写出来的越多越好。

4.及时批改总结。

听写默写完成后,一定要批改。哪些是错的,哪些是记忆不牢固的,都标出来,第二天重新听写这些。反复滚动,知道完全掌握。不要怕慢,掌握牢固了,慢就是快。

做好听写+默写,口算+速算,会给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嘿嘿,你带着娃坚持一个学期看看效果,事实胜于雄辩,加油吧。

 三、闭环思维 

是什么?

闭环思维也就是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来的。闭环思维的核心有四个词,也是四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调整)。

闭环思维多用在公司管理各项工作,需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那一环,保证公司整体运行流畅顺利。这种思维模式,对孩子的学习同样适用,而且在能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怎么用?

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搬运、叠合”,而在于“重组、构建”,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学习也是一个闭环。一个知识点,从接触、了解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用心。学习中的闭环是:

接触(预习)、理解(上课)、应用(做题)、纠错(错题本)、内化(建立知识体系)、完全掌握(考试高分),所有的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的很累效果却不好,大多是哪个环节掉了链子。

这几个步骤的关键点,还需要再提示一下:

接触(预习)

提示:

1. 预习的关键是“找问题”,找出存在疑虑或者完全不懂的知识点,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听课。

2.预习时记得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最好看一下下节课内容涉及哪些过去的知识点,下节课在目录中是什么位置,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理解(上课)

提示:

1.带着问题听课。

2.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理科类重点听思路,文科类重点听知识点讲解,把你听到的思路或者重要知识点,用关键词的方式记下来。等这节课结束之后,要对着思路和知识点,用自己的话,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笔记体系,最终把这节课所学习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应用(做题)

提示:

1.先回忆后作业。

2.专练解题思路。准备一些代表性题目,读题审题,不用具体去做,而是要”秒出”思路——也就是迅速判断出考的是哪个知识点,结合已知条件,寻找解题突破口。

纠错(错题本)

提示:

1.不要刻意追求错题本的美观和工整,只是抄错题、整理错题,纯属浪费时间。

2.不要让错题本成为一个只是存放错题的垃圾箱,有一道抄一道,错一道抄一道。没有目录、没有筛选,没有题型,甚至没有详细解答过程。

3.错题整理的关键是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

内化(建立知识体系)

提示:

1.内化就是真正把知识弄懂、学透。阅读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结构和编写特点:书中是如何采用特殊的方法去突出重要观点的(如黑体字、方框、底线等等),对于习题的配置是按怎样的形式和顺序安排的。了解了这些,跟教材同步思维。

2.学透基本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学期初做的框架,学期末复习的时候再拿出来,调整、完善、补充。

完全掌握(考试高分)

提示:

1.考试就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做题速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2.参见文章《聊聊考试——“点、线、面、体”思维模式》

应试也是一种能力。就像刘嘉森说的:“我讨厌把应试与素质对立起来的做法。我正是在应试教育中锻炼出了专注力、执行力、逻辑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配规划能力,还有心理能力,这些难道不是素质?”

RIPRO主题是一个优秀的主题,极致后台体验,无插件,集成会员系统
胡杨网 » 初中各科学习方法——让你少走99%弯路的思维模式

发表评论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